
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
烏鞘嶺下寒氣砭骨,戈壁灘上風沙肆虐,
老兵遇伯樂,淬火歷練,百煉成鋼。
孝慈苑里愛意綿長,醫(yī)院床邊徹夜陪伴,
新生代從善,八好服務,美好常在。
歲月更迭,薪火相傳,
在企業(yè)精神的傳承中,我們茁壯成長。

—“淘金”遇伯樂 “老兵”勇攀登—
成長者:華邦建投集團 許賢智(入職20年)
華邦官微陸續(xù)講述“我與華邦共成長”的故事,老工友們的奮斗史似“大珠小珠落玉盤”,縈繞于耳,激起波浪層層,二十多年前的情景歷歷在目……
1997年,22歲的我獨闖甘肅,在天祝藏族自治縣金強河拉金礦砂營生。是天意或是緣分,讓我結識了當時在金礦隊當項目經理的蘇如春。
艱苦的“淘金”生活,朝夕相處的噓寒問暖,讓我很快對這個“能人”老鄉(xiāng)刮目相看。漸漸地,我被他做人做事的魅力折服,打心眼里把他當兄長看,內心深處也對他寄予更多的信賴與希望。

1999年,蘇如春(中)與許賢智(左一)在祁連山腳下合影
我所在的項目駐扎在素有“盛夏飛雪,寒氣砭骨”之名的烏鞘嶺腳下。當時正是秋天,我們住在帳篷里,靠燒煤的火爐取暖,后半夜爐子就熄滅了。這時,室溫就從零上十度逐步降至零下十幾度,四面漏風的帳篷讓人夜里很難熬,只能戴著雷鋒帽護住腦袋,穿著綠色軍大衣暖和身體,套上兩雙棉襪給腳保暖,再用雙手抱腳的姿勢蜷縮在被窩里,抵御這亂竄的寒冷。
老板(華邦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蘇如春)是有大志之人,要在大西北干一番事業(yè),而我“安知鴻鵠之志”?直到有一次,在送老板去縣城的路上,他問我:“許老二,你愿意跟著我做事嗎?”突然收到老板的邀請,我既驚喜又激動。
我知道老板處事果敢、決策果斷、親和力強、待人和藹,他是觀察到我平常為多拉一兩趟礦砂而鉆研技術、起早貪晚,因而希望我跟著他創(chuàng)業(yè)。我想,我是遇上了伯樂,能跟在老板身邊學習做人做事,我毅然地回答:“愿意?。 本瓦@樣,與華邦結下了二十年的不解之緣。
我在華邦經歷過起步階段的艱辛,挫敗之時的痛苦,成功時刻的歡樂,以自立奮斗陪伴華邦一路走來。
記得2002年,公司承建酒航路工程。戈壁灘上荒涼無際、風沙肆虐,艱難困苦可想而知。我們住在泥草壘成的一座四合院,辦公和起居兩用。我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睡土炕的經歷,用磚砌成硬邦邦的“床”,四、五個人擠在上面,身上總是感覺有蟲子在爬,翻來覆去睡不著。

公司承建的酒航路獲得流動紅旗
我也忘不了在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那個夏末:一壺水,一個饃,一罐午餐肉便是我們測量組每人一天的口糧??钢鴥x器在沙漠里走,中午太陽很毒辣,氣溫高達40度,似乎悶在蒸爐里,又熱又干,嘴唇干裂出一道道血痕;當風沙吹來時,火辣辣的疼痛感頓時傳遍全身。
記得在沙漠腹地,有一次吉普車深陷進沙里,好不容易找來一截樹干墊車輪。同事告訴我,這是胡楊樹干。在沙漠中胡楊樹能頑強生存!我們華邦人就要像胡楊樹一樣,做到“錚錚鐵骨千年鑄,不屈品質萬年頌”。

2003年,蘇如春(左三)和許賢智(右二)等人在敦煌沙漠合影
在這種信念的鼓舞下,在華邦創(chuàng)業(yè)的艱辛起步階段,我們砥礪前行,百折不撓跟隨著老板完成了科教城工程、雙石路工程、清嘉路工程等等艱難困苦而又成效顯著的項目。看著公司一步一步地成長,我內心無比激動與自豪。

2003年,許賢智(中)與同事在雙石路工程合影
2008年,我在平定四標路面項目擔任項目經理,遇上世界金融危機爆發(fā),物價猛漲,加上管理經驗不足,導致整個項目虧損。老板對我進行嚴肅批評,同時進行了分析幫扶,將被挫折擊潰的我扶起,不讓在前進路上陷入沼澤或彷徨的每個華邦人掉隊;勉勵我吸取教訓,加強學習,提升素質,強化經營管理,堅信經暴風雨洗刷,才能見七色彩虹。
華邦的企業(yè)文化,老板的言傳身教,同事的志同道合,激勵著我奮斗。我在擔任柳武項目路面七分部的項目經理期間,強化管理、質量和安全生產。
2019年5月,柳武高速公路以綜合評分95.54的高分通過廣西質監(jiān)局的竣工驗收,是廣西公路建設項目歷史最高分。那一刻 ,我激動不已,往昔奮進場景一幕幕在腦海里出現,喜悅之情溢于言表。
作為華邦二十年的一名“老兵”,我先后參建甘肅的稍子坡工程、潼西路面工程、西長鳳路面工程、雷西路面工程、桂來高速公路等十多個項目。昔日的崢嶸歲月猶如一首熱血的青春之歌,在工地上激情唱響。未來的20年、40年、60年……華邦的路還很長,我愿與華邦共同攜手,繼續(xù)前行,為締造百年華邦不懈奮斗。


—陪伴“老小孩” 有苦也有甜—
成長者:華邦美好家園養(yǎng)老集團 史逸雪(入職3年)
養(yǎng)老護理是一份從善的工作,照顧長者如陪伴“老小孩”,有苦也有甜,收獲滿滿的歡樂與幸福。
2019年9月,陽光正好,華邦美好家園(蘭州安寧)孝慈苑迎來一位90歲的可愛奶奶。
張奶奶很幽默,喜歡開玩笑。每天早晨一見我們,都會一本正經地說一句:“How are you?I’m fine.Thank you!”,大家也風趣地回她一句:“I’m fine.Mrs.Zhang.”,自然而然,我們的關系也更加融洽。
張奶奶是個小饞貓,經常提著小布兜去超市買零食,又友好地和別人分享零食。但她患有輕微的阿爾茨海默癥,好多記憶都停留在30年前, 特別是5年前照顧小重孫女的情形。有時她會突然想起小重孫女,便到處尋找,找不到就沖我們發(fā)脾氣。我們就像哄小孩那樣,給些好吃的零食給她,陪她聊聊天,讓她慢慢回到當下,很快她又笑了起來。

史逸雪陪張奶奶在孝慈苑內散步
有一天,我像往常一樣去張奶奶房間,想請她去活動一下身體,可連叫幾聲都沒回應,我馬上推門進去。發(fā)現奶奶身體傾斜、四肢無力下垂著,嘴角也歪了,意識到她極可能是突發(fā)腦梗。我馬上叫來院里醫(yī)護,撥打120快速送醫(yī)院,同時也聯(lián)系了家屬。
醫(yī)生說:“幸虧發(fā)現及時,送醫(yī)快速,目前情況比較穩(wěn)定,但是需要住院觀察治療?!蔽覀円菜闪艘豢跉?。經檢查發(fā)現,原來是張奶奶以前在家里摔傷后,腦部存留血腫的后遺癥。
住院期間,我?guī)缀跏谴绮讲浑x陪守在張奶奶身邊。因為奶奶老覺頭暈,醫(yī)生囑咐不讓奶奶下床走動,我就每天給張奶奶洗洗臉、喂喂飯、擦擦身、有時按摩按摩......我也基本是住在了醫(yī)院。
印象最深的是,張奶奶的作息時間日夜顛倒,她一到晚上12點就特別清醒,容易焦躁不安地亂動。我生怕她亂動而摔著碰著,就陪著奶奶聊天,夜深了也要強打精神,有時直聊到凌晨5、6點張奶奶才入睡。
兩周后,張奶奶出院回到孝慈苑。90歲高齡的她,仗著自己有好眼力,又恢復了下午看書、讀報紙的生活。有一次,我輪值夜班,奶奶睡不著就來護理站看我。她看我在抄寫護理書籍資料,便說:“我來念,你來寫,這樣就能快一點寫完了?!?/span>
12月的蘭州夜里,氣溫已到零下,張奶奶便拿了一件衣服披在我身上,叮囑我注意保暖、別凍壞。那一瞬間,我感覺好暖心。平日里,我們用心照顧長者,將他們當“老小孩”陪伴。眼前這一幕,是長者們把我們當小孩在疼愛。那一瞬間,我理解了“孝慈”的深意。

張奶奶又恢復了讀書看報的生活
轉眼間,我在華邦照護長者已3個年頭。我始終相信,只要用心,愛就在我們之間流淌。真心照護好長者,我們華邦就會得到更多的尊重,就能基業(yè)長青。